文字大小:
A
A
A
公司动态
联系 CONTANT 联系我们

中铁工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发改委2021年评价

日期: 2022-02-16
浏览次数: 243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通知,发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结果。根据《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发改委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了评价,中铁科工、中铁宝桥评为优秀;中铁装备、中铁山桥、中铁九桥评为良好。中铁工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发改委2021年评价。


中铁工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概况


中铁工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发改委2021年评价

中铁山桥桥梁板单元自动化生产线


中铁山桥自2006年成为国家首批、中国中铁第一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以来,为国家铁路、桥梁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迄今为止,中铁山桥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4项,拥有国家专利135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获得鲁班奖7项、詹天佑大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4项,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17项,以及乔治·理查德森奖、古斯塔夫·林登少金奖、杰出结构工程奖等国际奖项。在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和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中,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的准高速和高速道岔均率先由中铁山桥研制成功,生产的时速350公里系列高速道岔已广泛应用于京沪、京广、沪昆、兰新、哈大等高铁线路上,为中国铁路“八横八纵”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参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北盘江大桥、港珠澳大桥、沪苏通长江大桥、帕德玛大桥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桥梁工程。


中铁工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发改委2021年评价

中克友好合作的象征——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


多年来,中铁宝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新产品开发为依托,不断加大国家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建设,年均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企业营业额的3%以上,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70%以上,七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累计完成187项专利申请工作,其中发明专利45项,获得了151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2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地方标准40余项,省部级工法4项。参与编制的高速铁路道岔技术条件等标准7项,获得了2018年中国标准贡献二等奖,组织实施了20余项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攻克了30余项钢桥梁制造安装关键技术,20余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中铁成果评审,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及以上。累计研制道岔新产品148种、辙叉新产品156种,完成了35项新产品开发工作,自主研制的高速磁浮道岔,直向通过速度达600公里/小时,整体技术“领跑世界”。


中铁工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发改委2021年评价

中铁科工研制的“赤沙号”装配机器人


中铁科工持续推进科技强企,打造特色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牵头或参与申报获批国家级研发平台4个、省部级研发平台9个,形成了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省部级研发平台为辅助,以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与子分公司研发部门协同科研为基础,涵盖桥梁、隧道、海工、新型轨道交通、工业机器人等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截至2021年底,中铁科工拥有授权专利478项,其中发明专利65项,实用新型专利404项,外观设计8项,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主持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8项,参与制修订16项。先后研制出40米跨1000吨级运架装备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装备。


中铁工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发改委2021年评价

中铁装备生产的盾构机正在组装调试


中铁装备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补短板、建优势、强能力”,不断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隧道掘进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了“七院两站三中心一平台”的科技研发架构,建设并运行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7个。产品遍布国内40多个省市地区,并远销法国、意大利等29个国家和地区,连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的企业,并荣获中国质量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好设计金奖、制造业单项冠军等荣誉称号。截至2021年底,中铁装备拥有授权专利1419项,其中发明专利340项,实用新型专利1074项,外观设计5项,累计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27项。


中铁工业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全部通过国家发改委2021年评价

中铁九桥厂区全貌及长江深水码头


中铁九桥多年以来坚持走创新型企业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使新技术、新工艺在公司各项目中得到普遍应用,在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已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累计获得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3项国家科技成果,4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新产品一等奖,1项省级自主创新产品奖,3项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荣誉等。近两年,公司共取得有效知识产权3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主编或参编的标准共3项,其中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1项。


关闭窗口】【打印
  • 推荐阅读 More
  • 点击次数: 38
    2025 - 08 - 29
    近日,由中铁装备联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水电八局共同研制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江汉领航号”,在湖北省宜昌市顺利始发。该设备专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1标输水隧洞量身定制,独头掘进距离创国内超大直径TBM之最。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工程输水总干线采用有压单洞自流输水,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具有大埋深、长线路、大洞径等技术特点和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岩石强度以及断层多等地质难点。本次始发掘进的“江汉领航号”TBM,开挖直径11.93米,整机长约180米,总重约3000吨,采用洞内组装,顺坡掘进,逆坡排水,掘进总长度约18.35公里,为全线掘进距离最长输水隧洞。截至目前,中铁装备为引江补汉工程提供的6台TBM,其中4台已成功始发,掘进总里程突破5000米大关。“江汉先锋号”是引江补汉工程下线的首台硬岩掘进机,也是目前国内引水隧洞项目中使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开挖直径12.23米,整机长度约160米,重约2800吨。设备集成了综合地质预报系统、刀具磨损及状态监测系统、护盾卡机预警及评估系统、盾体润滑系统等监测预警预报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沿线复杂地质难题。同时,创新性地搭载了同步推拼技术。“江汉开拓号”开挖直径12.23米,同为国内目前水利工程应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也是引江补汉工程穿越最大断面、最长软岩变形段硬岩掘进机。该设备设计最小转弯半径800米,适应最大坡度±10%,可以完成隧洞开挖、出渣、支护、导向、材料运输等全套作业。设备采用盾体偏心、刀盘扩挖、双速减速机及盾体减磨设计,增加护盾卡机预警和评估系统,最大程度降低潜在施工风险。同时,研发应用了测量免搬站功能以及智能辅助掘进、数字钻机、超前探测系统等多项智能化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服务。“江汉平安号”作为目前国内引水隧道项目中使用的最大直径...
  • 点击次数: 212
    2025 - 07 - 25
    7月24日,由中铁工业、四川水发集团、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主办,中铁城投、中铁六院协办,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中铁智能装备承办的中国中铁携手四川省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首台盾构机下线活动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董里,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许兴国,中国中铁党委委员、副总裁马江黔,成都市新津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胡建平,中铁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威,四川水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向仕春,中铁六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光建,以及来自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央驻川企业、属地企业及中国中铁相关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仪式的成功举行。董里在致辞中指出,“川山甲1号”盾构机的下线是四川水利事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四川水发集团与中铁工业携手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功将央企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与地方资源禀赋、产业需求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盾构机等国之重器的研发制造。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化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联合科研院所攻克极端地质条件下施工技术难题,打造全国领先的川造高端装备品牌,形成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贡献力量。马江黔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中铁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作为根本遵循,把加强与成都的合作作为长期坚定的企业战略,双方深入合作历久弥新,共同见证了成都从区域交通枢纽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蝶变。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国中铁在成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了从“布局”到“产出”的关键跨越,助力成都加快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能力。中国中铁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装备、品牌等优势,不断为现代化新成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努力在服务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中展现新担当,以实际行动参与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能级提升,...
  • 点击次数: 302
    2025 - 06 - 30
    6月30日,由中铁装备研制的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先行号”(中铁1298号)正式始发,标志着国内排涝规模最大、洞径最大、埋深最大的隧洞排水系统工程——扩大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工程(简称城西南排工程)北段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工程概况城西南排工程是浙江省杭州市为提升城西区域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西科创大走廊水安全而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特大型城市深隧排涝工程在国内的首次实践。该工程主要包括南北线和西线两部分,采用“Y”型布局,总长29公里的隧洞系统将城西洪水以300立方米/秒的排涝能力直排钱塘江,受益面积约213平方公里,覆盖人口近百万。设备详情基本参数:直径12.10米,整机全长90米,重2500吨。掘进任务:负责城西南排工程(南北线)工程北段5080米的隧道掘进,有7处平面转弯,最小转弯半径500米,最大埋深约53米,最大坡度为50‰。技术难点与应对:需穿越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砂砾岩等,还将下穿居民区和地铁等重要城市通道。中铁装备设计团队针对长距离大断面泥岩地层掘进结泥饼、大埋深地层喷涌等问题,对刀盘结构强度及刀具布置进行了针对性设计。项目建成后,杭州城西防洪标准将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城西南排工程不仅是防洪排涝重要保障,还将成为活水绕城、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 点击次数: 96
    2025 - 06 - 10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中铁装备研发的专利《一种可用于三车道矩形隧道施工的顶管机》荣获‌中国专利奖最高奖项——金奖。截至目前,中铁工业拥有中国专利金奖3项。一种可用于三车道矩形隧道施工的顶管机针对矩形特大断面(开挖面积>100㎡)掘进机施工面临的矩形断面开挖成型难、大跨微拱支护定型难、土仓出渣掘进控型难三大世界性难题,发明了多刀盘复合开挖系统、抗剪式分块盾体系统、多螺机协同出渣及复合姿态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设计出一种可用于特大断面三车道矩形隧道施工的顶管机,开创了三车道矩形隧道及大跨度地下空间机械法施工新工法,并广泛适用于城市快速路、地铁车站、下穿高速及高铁隧道、地下停车场、地下商业街、大型钢结构集成等领域。该专利成果转化的首台套产品为世界最大矩形顶管机“南湖号”,开挖断面14.82×9.446m,开挖面积达123㎡,具备最大推力14400t,装机功率2300kw,成功应用于嘉兴市下穿南湖大道工程,实现了大跨度矩形断面隧道开挖、支护、掘进一次机械化施工成型,改善了劳动工作环境,提高了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性。该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于世界首个矩形顶管施工地铁站项目、世界首台复合地层矩形隧道施工项目等重大工程。一种桥梁用Q345qDNH耐候钢的焊接方法中铁山桥“一种桥梁用Q345qDNH耐候钢的焊接方法”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桥梁用Q345qDNH耐候钢的焊接方法具备接头力学性能优良、耐候性良好、焊接效率较高等优势,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耐候钢桥梁领域的焊接技术空白,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桥梁建造领域重大技术突破,保障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绿色、环保、健康与安全,对中国桥梁制造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产生的经济效益总计约40亿元。该专利已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北盘江特大桥、官厅水库公路特大桥、洪塘大桥、黑河大桥、美国阿拉斯加铁路桥等桥...
  • 点击次数: 149
    2025 - 05 - 28
    5月26日,由中铁装备研制的国内首台7米级超大直径反井钻机“中铁1361号”在浙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启用。这一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将大幅提升项目排风竖井施工效率,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景宁抽水蓄能电站厂房排风竖井直径7米、深319.73米,采用大直径反井钻机一次反提成型,填补了国内空白。该设备最大设计开挖直径可达8米,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等优势。与传统竖井钻爆扩挖施工方法相比,大直径反井钻机一次反提成型技术舍弃了爆破作业,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噪音和振动影响;减少了施工人员投入,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极大地提高了竖井施工效率。中铁装备作为国内掘进机行业领军企业,致力于创新竖井施工新模式。自2011年启动竖井装备研究以来,成功研制了世界首台全断面竖井硬岩掘进机、国内首台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为抽水蓄能电站、水利工程、矿山开发、交通基建等领域的深大竖井建设提供了成套智能装备与创新施工方案。 全断面竖井硬岩掘进机2021年,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全断面竖井硬岩掘进机“中铁599号”,应用于浙江宁海抽蓄电站竖井工程。该设备实现垂直向下90度掘进,融合了传统竖井施工技术和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施工理念,首次实现动力下沉和井下无人掘进施工。 竖井扩孔掘进机2024年,成功研制国内首台可变径竖井扩孔掘进机“逐梦号”(中铁1430号),应用于温州永嘉抽蓄电站竖井工程。该设备采用“定向钻+反井钻+扩孔掘进机扩井”的创新工法,掘进总里程达1334米,创造了竖井掘进机日进尺16.8米的世界纪录。 大直径沉井掘进机2025年,研制的超大直径沉井掘进机“中铁1364号”开挖直径15.2米,应用于浙江杭州江南水厂盾构接收井工程,采用“自由断面开挖+泥水循环排渣”工法,实现上软下硬富水卵石地层竖井工程机械化施工。
联系我们
电话:010-83777899

传真:010-83777728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西路10号院5号楼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