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A
A
A
公司动态
联系 CONTANT 联系我们

开启新时代工业报国新篇章——中铁工业2022年新年献词

日期: 2021-12-31
浏览次数: 396

开启新时代工业报国新篇章

——中铁工业2022年新年献词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时间的滚滚车轮再次走向了时节交替、一元肇始的节点。回首一年的艰辛与努力,满载一年的收获与成绩,让我们向极不平凡的2021年挥手告别,拥抱充满希望的2022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每一位恪尽职守的中铁工业人,向每一位关心企业的各界朋友送上真诚的祝福,祝您新年好!


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催生不同寻常的光景。2021年,我们迎来了党的百年华诞和党的历史上第三份历史决议;我们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021年,盘点我们企业的关键词:建党百年、深化改革、大国重器、科技攻关、“雪域先锋号”、“越海号”……明快而澎湃的和声,与共和国铿锵的脚步共鸣。历史记录了我们的激情岁月,也见证着我们的跨越与成长。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三个转变”为遵循,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我们高规格、高质量承办、主办了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百年前革命先烈王尽美留下的星星之火,化作红桥广场的铮铮誓言,凝聚起澎湃的红色伟力。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六廉”兴企,将政治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在资本市场树立了治理规范、业绩良好的优质上市公司形象。


过去的一年,我们直面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不同的时空,引领着基建工业化,诠释着“奉献精品、改善民生”的使命。在长三角城市群,常泰长江大桥、龙潭长江大桥等世界级跨江工程蓄势待发;在粤港澳大湾区,国产盾构将挑战海底埋深115米的“中国之最”;在壮丽的青藏高原,2台穿山“巨龙”将开创我国高原高寒地区长大隧道智能化施工新范式。在中亚,世界最大直径TBM“极限号”历经千里征程,在高加索山南麓开始步进;在东南亚,迎难而上的建设者们联通了跨越山河的中老铁路;在欧洲,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成功合龙,巴黎地铁16号线工程、波兰希维诺乌伊希切隧道建设传来捷报;在非洲,刚果(金)铜钴矿项目吹响了决胜的冲锋号;在大洋洲,澳大利亚雪山跨地区调水工程正如火如荼;在美洲,13台矿山法隧道全工序机械化施工成套装备,将应用于秘鲁钱凯港口隧道工程……在这个星球的宏大版图上,我们奉献着中国制造的坚守与执着。


这一年,我们切实面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产业需要开展研发创新,自觉融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勇担“卡脖子”技术攻关任务,将盾构、道岔、大跨度钢桥梁研发制造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壮大,产业链韧性得到增强。国产首台高原高寒大直径TBM“雪域先锋号”模型受到总书记检阅,世界首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道岔助力“地表最快交通工具”诞生,1800吨级架桥机“越海号”刷新运架设备新纪录;中国专利金奖梅开二度,2项成果分获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这干事创业的平台上,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春潮。


这一年,改革攻坚蹄疾步稳,我们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启公司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新局面,企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我们坚持统筹谋划,完善顶层设计,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扎实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十四五”蓝图胜利绘就。我们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国内首条磁浮空轨车辆“兴国号”呱呱坠地,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备为高原铁路建设贡献“绿色力量”。2021年,我们捧回中国质量大奖,实现了工业人多年孜孜以求的梦想;中铁装备入选“科改示范企业”,成为全国科技企业改革创新的标杆。


这一年,我们心怀“国之大者”,着眼民生福祉,积极彰显大国央企的责任担当,企业品牌形象持续提升。我们亮相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中国品牌日发源地”熠熠生辉,品牌价值接近百亿;中央媒体刊发企业稿件数量创历史最好水平,瑞典金桥重塑中国制造形象,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传播优秀案例;王中美、王杜娟、王汝运、曲岩等时代先锋持续拼搏奉献,引领工业人践行匠心承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花落中铁装备,中铁宝桥实现全国文明单位“六连冠”,取得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突破。这一年,在抗洪抢险的危急关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新战场,在保护环境、践行公益的志愿者队伍里,处处都有工业人的身影。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拼搏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歇。2022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更是大事、喜事叠加的一年。我们要深入践行“三个转变”,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对新形势下做好企业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加强政治建设和创新驱动,保持战略定力,厚积成势、奋楫争先,持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的历史大潮中开启工业报国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新一年的曙光普照大地,新时代的风光无限美好。未来属于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让我们壮怀激烈,携手迈向新的一年。再次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新年快乐!





中铁工业党政工团      

 2021年12月31日      





关闭窗口】【打印
  • 推荐阅读 More
  • 点击次数: 17
    2025 - 04 - 16
    4月16日,伴随着刀盘缓缓转动,中铁装备研制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帕蒂加朗号”在郑州国家TBM产业化中心顺利下线。该设备将应用于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项目建设,开挖直径达15.7米,再度刷新中国出口海外盾构机开挖直径新纪录。项目概况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项目位于悉尼市,其隧道设计为双洞双向公路隧道,是西区海底隧道和海滩连接线项目(WHTBL)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该隧道最大埋深位于海平面下52米,最小转弯半径为960米,整体呈“S”型蜿蜒前行,穿越地层复杂多样,涵盖砂岩、粉砂、粉砂与粉质黏土层,单轴抗压强度最高可达30兆帕,局部甚至高达80兆帕。设备介绍针对项目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客户需求,中铁装备精心打造了“帕蒂加朗号”盾构机,该设备整机长度约113米(不含尾部拖动平台),集成多项智能化技术。1.搭载了刀盘刀具检测与泥饼处理机器人、盾构刀具更换机器人等。盾构刀具更换机器人可实现盾构机无人化高精度自动换刀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换刀提高5-8倍,同时可有效规避传统人工换刀中的高危作业风险。2.配置了滚刀在线实时磨损监测、注浆率检测装置等检测系统,可有效解决复杂地层中的掘进和沉降控制难题,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及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该设备的刀盘涂装设计融入了澳洲原住民的图腾文化,以“帕蒂加朗”为核心符号。“帕蒂加朗”是18世纪澳洲女性原住民,其在对外沟通交流,传播澳洲原住民文化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设计团队将澳洲原住民图腾文化融入到了盾构机刀盘涂鸦设计中,实现了“硬科技 + 软文化”的结合,成为中澳文化交流的一个生动范例。据悉,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隧道(Western Harbour Tunnel)预计于2028年通车,通车后将大幅缩短当地居民的出行时间。“帕蒂加朗号”盾构机,是中铁工业自2020年澳大利亚Snowy Hydro 2.0项目后,再次为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国方案”。近年来,中铁工业在“走...
  • 点击次数: 82
    2025 - 03 - 18
    3月17日,从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现场传来喜讯,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打造的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中铁1398号)”,成功掘进突破5000米大关,距离江心仅剩660米,标志着隧道建设正式迈入全面高速智能掘进新阶段。作为沪渝蓉高铁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是目前世界独头掘进距离最长(11.325千米)、盾构直径最大(15.4米)、过江设计时速最高(350公里/小时)、长江水下最深(89米)的高铁隧道工程。隧道全长14.25千米,其中盾构段长13.2千米,由“领航号”盾构机(总长约148米,总重约4000吨)承担主要掘进任务。面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层复杂多变等施工难题,“领航号”盾构机凭借中铁装备为其量身打造的智能化成套技术,取得单月掘进纪录高达718米,平均月掘进达到600米的优异成绩。这套盾构机智能化成套技术集成五大核心子系统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核心一:ATO盾构自主掘进系统融合自动控制技术与动态决策优化技术,成功实现盾构机自主掘进与精准自动纠偏,以及泥水环流系统的全自动化运行。在确保掘进安全可靠的同时,开创了“有人监护,无人操作”的掘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施工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引领盾构施工技术迈向新高度。核心二:管片自动吊运系统集管片智能识别、吊具防摇控制、人员安全预警等前沿技术于一体,实现了从管片精准识别抓取,再到全自动化运输的一站式智能管理。该系统不仅极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将作业效率推向新的水平。施工效率提升了20%以上,实现累计完成10500块零误差作业,以世界领先水平诠释“科技解放生产力”。核心三:管片自动输送系统专为提升管片运输工序效率与安全而生,助力盾构智慧施工加速前行,实现管片转运全自动化升级。该系统深度融合智能管片识别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及安全监测技术等,全面推动管片输送作业向更安全、更自动化的新境界迈进,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新步...
  • 点击次数: 60
    2025 - 03 - 15
    近日,中铁装备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系列隧道专用设备批量下线标志着公司形成了国内先进的钻爆法隧道施工关键工序新能源产品配套体系设计研发团队以创新驱动突破技术壁垒攻克了新能源三电系统在复杂施工场景中的应用难题设备核心亮点01绿色化施工零排放、零污染,解决隧道内与人争氧的难题。单台设备每年可节约能耗费用10-20万元,减排CO₂约10-30吨。02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具备“直流+交流”双充电模式,支持边作业边补能,有效缓解续航焦虑。03智能热管理智能热管理控制,可实现系统自动加热和冷却,增强设备复杂或极端工况的适应性。04动态能效优化散热系统自适应调节,实时监控并评估散热需求,动态调节散热功率,整体能耗利用率提升10%以上。05多场景作业模式设备支持动力电池应急作业,适应边坡支护、洞外作业等特殊场景,显著降低工程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中铁工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智能+绿色”隧道建造技术迭代升级在隧道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 点击次数: 46
    2025 - 03 - 03
    2月25日,随着最后一项技术指标验收合格,由河南省水利二局集团和中铁装备联合研制的“水投6号”(中铁1483号)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通过验收下线,设备将应用于河南省汝阳前坪水库灌区工程,这是中铁盾构又一次服务水利项目的生动实践。项目概况河南省前坪水库灌区工程项目,为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覆盖2市5县的现代化灌溉体系,年均可引前坪水库水量1.55亿立方米,可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0.8万亩,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乡镇供水保障程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设备介绍“水投6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4.97米,整机长约153米,掘进区间总长约5.5公里,穿越地质复杂,主要为泥岩夹砾岩、泥灰岩、砂岩与泥岩互层等。针对以上地质特点,中铁装备运用多项创新技术,包括硬岩地层复合刀盘、刀具磨损检测、超大推力和扭矩储备、集成式自动保压人舱、后配套设备集成及管线美观化人性化布置等,使盾构机具备了超强的地质适应性能,有效解决了破岩、结泥饼、狭小空间、高水压、地表沉降等多项难题。此次下线标志着国产高端装备及创新技术应用的又一次重要突破,为国产隧道掘进机在长距离、大埋深引调水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案例,将为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 点击次数: 67
    2025 - 03 - 0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国家级5G工厂名录,来自中铁工业的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5G工厂、中铁装备基于数据要素赋能的盾构机5G工厂成功入选。何为5G工厂?5G工厂是指将以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5G工厂长什么样?“5G+”让一切皆美好中铁宝桥扬州公司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锻造新质生产力,先后建成钢桥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信息化控制中心,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称号。▲智能数据分析平台01.“5G+”让管理更科学运用以太网、5G、WIFI等工具,搭建超融合云平台,以实时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为基础,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02.“5G+”让工艺更优化引进智能孔群检测设备,开发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智能拼接板检测系统,切实提升零件检验水平。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升产品二维和三维设计质量,优化生产工艺。03.“5G+”让生产更高效基于5G技术,建设跨平台的生产设备拓扑监控设计平台,实现制造单元设备在线实时监控,推动不同生产车间设备状态的分类管理。应用室内定位、视觉导航等技术,定制开发AGV自动叉车,优化厂内物流,极大提高生产效率。04.“5G+”让产业更智能智能制造及5G技术的应用,打通了公司全流程业务链条,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公司板单元和桁梁杆件自动化焊接率均提升至90%以上。加“数”提升 领跑未来中铁装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深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先后建成盾构机5G智能工厂、透明工厂综合管控平台,获评"中国质量奖""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83777899

传真:010-83777728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西路10号院5号楼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