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A
A
A
公司动态
联系 CONTANT 联系我们

我国第四代半、五代掘进机进入研究阶段,掘进方式可能大不一样

日期: 2018-08-30
浏览次数: 372

很多人对战斗机的分代并不陌生,甚至能够对一些经典机型娓娓道来。也许您并不知道,在素有“国之重器”之称的掘进机领域,也存在着明晰的分代。行业领军者 —— 中铁工业已经完成第三代、第四代掘进机的技术积累,目前正致力研制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开启掘进机颠覆性原创核心技术全新时代。


激光、高压水作利齿”掘进机更快更强

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是中铁工业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的掘进机发展方向,今年5月2日,中铁高新工业与纽敦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共同研发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

第四代半掘进机是指以刀具为主要破岩掘进方式,以激光、水射流、声波等一种或多种学科技术进行辅助破岩的合成掘进设备。

第五代掘进机是指以激光、水射流、声波、射线、核能源、化学物质等一种或多种物质为主进行掘进破岩,或辅以机械设备联合开挖的掘进装备。


我国第四代半、五代掘进机进入研究阶段,掘进方式可能大不一样

▲图示 第四代半掘进机

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逐步舍弃了过去以刀盘、刀具等固体为主要掘进介质的方式,转而以光线、声波、液体等为介质进行岩体、土体切削,这将彻底解决当前盾构和TBM存在的掘进速度缓慢、刀具易磨损等难题,大幅度提升掘进效率,改善工作环境,降低施工成本,为铁路、公路、水利和地下空间开发等领域建设提供更优选择。

据了解,纽敦光电具有世界领先的高亮度激光技术,所生产的民用器件亮度和功率均位于世界前列。

 

读者也许会好奇,第一代至第四代掘进机又分别是哪些呢?通常来说,我们根据掘进机从诞生到逐步完善的各个阶段,对其进行代数分级。

 

初代掘进机的诞生 灵感竟源自船蛆

我国第四代半、五代掘进机进入研究阶段,掘进方式可能大不一样

18世纪末,一个横贯泰晤士河的隧道修建计划在英国提上了议程。尽管以当时的技术条件,修建这么大规模的地下隧道难如登天,但是在1798年,这项工程还是进入了施工阶段,随后又因为多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匆匆中断。

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工程师布鲁诺尔从一种船蛆的钻洞行为中获得灵感,设计出一种开放型手掘盾构机。这台机器一种金属方形箱体,内部有的人工作业和辅助设备。由千斤顶推动金属框水平前进,并有金属框支护土体防止塌方,同时还在金属框后进行衬砌结构的施工。盾构机的构架分成36个小单元,每个单元内有一名矿工把他面前的粘土挖开。当许多名矿工挖去同一数量的粘土时,构架就可以向前移动了,挖空的地方被砌上砖块,这就是第一代掘进机的原型。

 我国第四代半、五代掘进机进入研究阶段,掘进方式可能大不一样

1825年,这台盾构机首次应用于伦敦泰晤士河隧道施工,在此后漫长的十余年中,盾构机不断被改良、又投入使用,最终在1843年建成泰晤士河水底隧道。这在人类隧道工程史上具有着里程碑意义,其技术原理为现代盾构机设计奠定了基础。

 

从人工走向机械  盾构史上的长足进步

我国第四代半、五代掘进机进入研究阶段,掘进方式可能大不一样

尽管布鲁诺尔发明的第一代掘进机意义重大,但仍没有摆脱手掘的束缚。1876年英国人约翰·荻克英森·布伦敦和姬奥基·布伦敦申请了第一个机械化盾构的专利,其进步的标志是采用了压缩空气,用机械开挖代替了人工开挖,隧道掘进机从此迈入了机械时代。

我国第四代半、五代掘进机进入研究阶段,掘进方式可能大不一样

通常,我们把机械式和气压式盾构机称为第二代掘进机。布伦敦等人发明的盾构机有一个由几块板构成的旋转刀盘,开挖的渣土落入径向装在刀盘上的料斗中,料斗将渣土转运至轮带输送机上,再将它转运到盾构机后部送出。这是盾构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我国第四代半、五代掘进机进入研究阶段,掘进方式可能大不一样

第三代掘进机以闭胸式盾构机为代表,主要包括土压平衡式盾构机和泥水平衡式盾构机,以新型衬砌为主要技术特点。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是通过调节出泥舱的土压力稳定开挖面,弃土可以从出泥舱排出的盾构机。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是通过调节出泥舱的泥水压力稳定开挖面,弃土以泥水方式排出的盾构机。

 

从机械走向智能 掘进机技术的突破与飞跃


第四代掘进机以智能化、无人值守、网络信息处理为主要特色,中铁装备集团承担这个研究领域的国家973项目,让掘进机具有深度岩-机互馈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是未来掘进机发展方向。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李建斌带领研发团队联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正在开展第四代掘进机科技攻关研究,预计在2019年年底完成第四代掘进机样机研制并进行工业试验,也可以预测在2025年之前中铁工业公司将完成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的研制,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几种掘进机将在市场上并存,各自发挥自己的应用空间优势。


我国第四代半、五代掘进机进入研究阶段,掘进方式可能大不一样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工业”)是中国掘进机的开拓者和领军者。2008年,中铁工业旗下的中铁装备研制出我国首台第三代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并成功应用于天津地铁建设,从此拉开了中国盾构机产业化发展的序幕。从钢钎、大锤到风钻、炸药,长期以来,在我国隧道工程施工中,人力都没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致力于隧道施工装备研发制造的中铁工业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技术水平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促成了我国隧道工程施工由工具到装备,从人力到机械化的演变。除地铁施工常用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外,企业还研发出异形盾构机、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小微盾构机、TBM等诸多创新产品,这些装备广泛应用于国防、水利、电力、市政各类地下工程项目。今年5月,中铁工业在河南郑州成立我国首个国际掘进机创新研究中心,致力于世界掘进机研发中心和岩土刀具创新中心建设,抢占掘进机技术制高点。

据了解,世界上掌握技术话语权的行业巨头们通常会对产品进行分代,如索尼、微软为其开发的游戏机产品分代,英特尔公司将处理器分代等,同类产品的分代不仅能够确立行业标杆,使产品、标准得到广泛认同,更激发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动能,促进相关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与飞跃,对行业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关闭窗口】【打印
  • 推荐阅读 More
  • 点击次数: 16
    2025 - 11 - 07
    11月6日中铁山桥、中铁九桥参建的世界首座千米级双层斜拉-悬索协作体系公铁大桥铜陵长江三桥正式通车为长三角互联互通再添关键一笔长江上新,创下“世界之首”铜陵长江三桥是长江安徽段通车的第11座跨江大桥,大桥全长11.88千米,主桥采用主跨988米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方案,是千米级大跨度钢桁梁桥在世界范围内的首次采用,跨度位居公铁分层布置的同类桥型世界之首。这座桥,是个“全能型选手”设计“超能打”:主桥采用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方案,兼顾斜拉桥的稳定性和悬索桥的跨越能力,有效提升荷载能力的同时提升跨度,能够充分满足桥梁两岸的通行需求。通行“超高效”:创新采用“上层公路+下层铁路”的双层设计。上层为6线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20公里;下层搭载2线时速250公里的沿江高速铁路和2线时速160公里的普速铁路,实现“高速公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多功能立体通行。钢铁脊梁+云端架梁钢铁脊梁的“精铸师”:中铁山桥负责大桥共计3.3万吨钢结构的制造和拼装工作。承制的30个钢梁整体节段覆盖了悬索区、斜拉区、交叉区三个区域,不同区域钢梁架设方式不同,钢梁受力体系不同、刚度差异大,增加了线性控制难度。自动化,全面采用板单元自动组装与智能焊接生产线,实现了主要构件从下料、组装到焊接的全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从源头上确保了核心部件的精度与质量。数字化,应用桁梁杆件数字化制造,实现高精度钻孔与标准化制造,保证了数千根杆件像“标准零件”一样精准互换。整体化,运用连续匹配拼装技术,像“搭积木”一样将大量杆件和板单元精确预拼装成30个大型整体,成功化解了线性控制难题。云端架梁的“大力士”:大桥的架设,由中铁九桥研制的“大力神”级装备全程护航。边跨和主跨悬臂段由1600吨架梁起重机负责吊装,力拔千钧;主跨悬吊段由2台900吨缆载起重机,像“空中纤夫”一样从跨中向桥塔方向稳步架设。铜陵长江三桥是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
  • 点击次数: 14
    2025 - 11 - 05
    10月31日由中铁重工参建的武汉右岸大道北段工程控制性关键节点——右岸大道开启桥正式建成进入试通车阶段中铁重工负责该桥桥塔装饰提升设备以及防撞设计等工作大桥桥柱跟动画片里的变身器似的大桥还会变身像坐电梯一样垂直升降四项指标亚洲第一武汉右岸大道开启桥机动车道为双向6车道,两侧设置5米宽的行人与非机动车道实现人车分离,行人与非机动车辆可从桥面两侧坡道桥出入。该桥桥梁可升降部分全长104米、桥面标准宽度31米(塔柱断面最宽处46.2米)、提升重量约2650吨、提升高度27米。上述四项数据(桥面长度、宽度、提升重量、提升高度)在同类型开启桥梁中处于领跑地位,居于亚洲第一。什么是开启桥?开启桥是桥梁的一类,也叫活动桥或开合桥。简单来说,这座桥既能打开,又能合上。一般来说,开启桥常见的开合方式有立转、升降和平转三种。右岸大道开启桥为升降式,需要打开时,桥面拉起升高;需要合上时,桥面下降。可以升高多少米?大桥搭载4个卷扬提升设备,可以稳稳牵引着桥体匀速上升,仅需9分钟便从地面升至27米高空,相当于9层楼的高度,提升速度相当于每分钟3米。武汉右岸大道开启桥的意义武汉工业港作为武钢集团的北部门户,工业港河是武钢集团和青山船厂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常年有运输船舶进出,为保障汛期船舶顺利通航,右岸大道跨越工业港河时,必须保证充足的净空高度。如果采用“一跨过河”,桥长将达到3公里左右,不仅建设成本翻倍,还会影响沿江景观和周边居民上下桥。改为开启桥后,桥梁体量大幅缩小,建设成本下降,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可以降至最低。项目的建成,将有效提升武汉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水平,完善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对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点击次数: 307
    2025 - 10 - 10
    9月28日由中铁宝桥参建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桥将成为连通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枢纽。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横:山区跨径最长1420米: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比现世界跨径最长的云南金安金沙江大桥长34米。竖:高度世界最高625米:桥面距水面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比现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高出60米,几乎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等高。公司主要负责大桥钢桁梁、桥面系制作加工、拼装、安装任务,共计93个安装节段,总重约22000吨,相当于3座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重量。自项目启动以来,公司综合考虑了大桥设计思路、生产建设标准、自然环境条件、杆件加工特点等各种因素,最终决定采取‘一桥三地’制造模式,主桁在重庆、自贡加工,横桁架以及附属在贵阳、自贡加工,最大限度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工艺方案,从原来的“3+1”拼装变为四节段连续拼装,使每轮生产时间由开始的12天减少到9天,吊装作业坚持以每天2段的速度均衡推进,保质保量保工期完成了全桥吊装任务。智能管控 高效协同通过使用智能制造信息库,实现对原材料库存实时状况、采购计划和生产需求的精准把控,以及各个环节的紧密协同,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为大桥的顺利建造筑牢了坚实基础 。智能下料 质量保证采用了由预处理生产线、数控切割机、智能套料软件、BIM及信息系统以及网络共同构成的板材智能下料系统,实现了板材从原材料到成品部件的自动化生产流程,生产出的高质量部件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加工和配装环节,有力保障了整个桥梁制造过程的品质 。虚拟预拼 精度飞跃在钢桁梁的制造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钢桁...
  • 点击次数: 128
    2025 - 09 - 27
    9月26日,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中铁1399号)在郑州成功下线。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装备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还意味着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接收井施工将迎来“智能利器”,为工程高效推进、安全建设注入全新动能。作为当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启明号”整机具备超大断面、超深水下开挖能力,开挖直径达24米,最大开挖深度达150米。设备创新采用双臂结构,集成开挖、出渣、导向等功能于一体,搭载了姿态调整、沉降控制等多项创新技术,具备地质适应性强、导向姿态控制精度高、地层感知识别准等特性。依托这些先进技术,“启明号”能在软土、卵石、软岩、硬岩频变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高效掘进,显著提升了竖井施工的自动化水平,更成功破解了竖井掘进机水下作业“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准、控不住”的技术难题,有效消除了人员在竖井开挖高危作业环境下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竖井施工的效率、质量与安全性。传统盾构始发接收井,多采用地下连续墙做围护,人工配合机械开挖,随挖进行支撑,开挖后进行结构施工,存在工期长、投资高、安全风险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诸多问题。相较于传统竖井施工,“启明号”通过机械自主开挖,同步装配结构,实现深井作业“井下无人化,井上少人化”,大幅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施工风险,为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竖井施工提供有力支撑。此次 “启明号” 竖井掘进机顺利下线,标志着我国高端隧道装备取得又一重大成果。该设备不仅将极大提升盾构工作井、通风井的施工效率与安全保障能力,更将为我国重大隧道工程施工注入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 点击次数: 235
    2025 - 09 - 10
    9月9日,中铁山桥和中铁宝桥参建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这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正式投入使用。今后,从常州到泰州通行时间,由1小时2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20分钟左右。两项世界第一和四项世界首创常泰长江大桥由一座跨主航道的主跨1208米钢桁梁斜拉桥、两座跨专用航道的主跨388米钢桁梁拱桥和一座3×124米的非通航孔钢桁梁桥组成。两项世界第一:创下了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拱桥的世界纪录。四项世界首创:实现了减冲刷减自重台阶型沉井基础、“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四项世界首创设计。中铁山桥负责大桥(跨江段)主体工程钢桁梁、钢塔制造项目最大标段CT-A6标段,包含主航道桥常州侧Z0-Z86共计44个整体节段,录安洲专用航道桥、录安洲非通航孔桥的钢桁梁、附属钢构件及主塔防撞设施;中铁宝桥负责主航道桥南北钢塔、主航道桥跨中以北钢桁梁(含合龙段)、天星洲专用航道桥钢桁梁及附属结构。合计用钢量约27.2万吨。“五线一系统”引领钢桥制造新模式常泰长江大桥承载着巨大荷载与跨度,其下层桥面采用宽幅非对称结构,以此实现公铁同层功能。鉴于大桥跨度大、荷载能力要求高,主航道桥的上、下层桥面均采用U肋正交异性桥面板,这种桥面板的制造精度要求极高,每一个细节都需精益求精,才能确保桥梁稳固与安全。为保障大桥建设质量与效率,公司构建了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组焊生产线、钢桁梁杆件智能制造生产线、智能总拼生产线、智能涂装生产线、车间制造执行智能管控系统的“五线一系统”钢桥制造新模式,全面提升了钢桁梁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国桥梁制造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钢桁梁制造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技术突破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在制造过程中,项目团...
联系我们
电话:010-83777899

传真:010-83777728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西路10号院5号楼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