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个春天相遇|工业两会即将召开,看看代表都关心啥?
来源:
日期:
2019-02-28
浏览次数:
576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在这个山河万顷、春光无限的时节,我们即将迎来中铁工业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19年工作会的胜利召开。
这是中铁工业历史上的首次职代会,100多位职工代表从四面八方、从各行各业齐聚北京,共商企业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的大事,共同为企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春天是温暖的、温柔的;春天又是庄严的、庄重的。这两天,参加工业两会的代表们已经陆陆续续来到北京报到。我们抢先采访了几位代表,来看看他们的关切点在哪里?有什么话要对中铁工业说?

王中美
中共十九大代表、工会十七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Q:此次职代会关注什么问题?为什么关注这个?
A:我比较关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希望公司加大对产业工人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如劳模创新工作室、技师工作室、小改小革等创新活动的平台建设,积极搭建与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等人才同样的展示舞台,实现自我价值。
近年来,能够满足各岗位要求的多层次、高素质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是人才素质自我提高、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
Q:对新一年工作有什么展望?对中铁工业有什么祝福的话?
A:希望中铁工业在新的一年里有更新更大的作为,成为“中国制造”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尹卫
中铁科工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Q:此次职代会关注什么问题?为什么关注这个?
A:我比较关注工业如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产研融合的问题。今年川藏铁路的建设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川藏线复杂地质、山地灾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态环保建设难题,需要工业作为装备供应商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促进我们的技术进步,为施工方提供产品。此外,我们三种制式的轨道交通需要进一步完善产品性能,尽快推进项目落地。
Q:对新一年工作有什么展望?对中铁工业有什么祝福的话?
A:中铁工业作为大国重器的制造商,重任在肩,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共同奋斗,一定会为中铁工业创造一个辉煌的明天。

曲岩
中央企业青联副主席、中国钢桥走出去代表人物
Q:此次职代会关注什么问题?为什么关注这个?
A:我比较关注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青年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因为青年人才是企业竞争发展的生力军,青年人才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
Q:对新一年工作有什么展望?对中铁工业有什么祝福的话?
A:希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青工,也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优化工艺为企业的降能增效发贡献力量。最后祝愿中铁工业在新的一年里抓住市场机遇,蓬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王杜娟
全国人大代表、央企楷模、中铁装备总工程师
Q:此次职代会关注什么问题?为什么关注这个?
A:主要关注研发经费问题,由于计入管理费用率考核指标,研发经费投入被限制。希望中铁工业向中国中铁申请政策,不限制工业系统的研发投入金额。因为创新是中铁工业的生命,不断创新、保持领先的最有效措施正是加大研发投入,因此应鼓励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Q:对新一年工作有什么展望?对中铁工业有什么祝福的话?
A:新的一年将在新产品研发上尤其是专用设备上下大功夫,为重大项目比如川藏铁路做好产品储备。祝愿中铁工业新的一年勇攀高峰、越来越好!

张莉
全国劳模、道岔研发设计专家
Q:此次职代会关注什么问题?为什么关注这个?
A:我比较关注对海外道岔的战略布局、研发投入以及营销方向,这将会为中铁工业海外道岔发展指明方向。因为随着海外市场经营指标增长,国内道岔标准化、简统化趋势与“一带一路”发展,海外道岔产品研发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研发方向。
Q:对新一年工作有什么展望?对中铁工业有什么祝福的话?
A:新的一年,希望中铁工业能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固定型领域高锰钢辙叉、合金钢辙叉的性能指标,简化结构设计、持续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在海外道岔研发中加强合作,以标准化、简约化原则设计制造出优良产品,赢得良好口碑。祝愿中铁工业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幸福中铁工业!

刘乃生
中铁磁浮党委书记、执行董事
Q:此次职代会关注什么问题?为什么关注这个?
A:此次职代会主要关注中铁工业在新型轨道交通和科技研发两方面的战略安排、总体布局和重点推进目标。因为发展磁浮技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国家支持中低速磁浮车辆关键技术与零部件研究;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磁浮列车极具发展潜力;符合中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做强做优做大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中铁磁浮已获高企认证,将在科研项目、高端人才、试验装备、测试线路建设等方面持续加力提速,离不开中铁工业的统筹、指导和帮扶。
Q:对新一年工作有什么展望?对中铁工业有什么祝福的话?
A:新一年里,中铁磁浮一定会在研制出中速磁浮样车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步骤,掌握核心技术、推进自主研发,实施中速磁浮列车的工程化转化。祝愿中铁工业这颗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再创辉煌!也祝福中铁磁浮这颗幼苗茁壮成长,根基牢、长得快,为中铁工业早做贡献、多做贡献!

龚廷民
中铁装备设计研究总院特种掘进机分院副院长,研发工程师
Q:此次职代会关注什么问题?为什么关注这个?
A:我重点关注中铁工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总结的经验和下一步指导性的意见。作为中铁工业的一名员工,自觉向顶层设计看齐是一种本能,统一思想、建立大局意识是一种责任。作为中铁工业的一名技术研发人员,在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难免遇到一些困惑,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能够与公司总部和兄弟单位的领导专家们交流学习,为自己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新能量。
Q:对新一年工作有什么展望?对中铁工业有什么祝福的话?
A:新一年里,我将以中铁工业两会精神为行动指南,找准方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加强自我学习和修炼,重点在思想水平、创新能力、设计质量、执行力、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和突破。祝愿中铁工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早日成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典范,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跑者,成为建设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发展的综合型企业。
-
-
点击次数:
178
2025
-
10
-
10
9月28日由中铁宝桥参建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桥将成为连通贵州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枢纽。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横:山区跨径最长1420米: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比现世界跨径最长的云南金安金沙江大桥长34米。竖:高度世界最高625米:桥面距水面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比现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高出60米,几乎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等高。公司主要负责大桥钢桁梁、桥面系制作加工、拼装、安装任务,共计93个安装节段,总重约22000吨,相当于3座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重量。自项目启动以来,公司综合考虑了大桥设计思路、生产建设标准、自然环境条件、杆件加工特点等各种因素,最终决定采取‘一桥三地’制造模式,主桁在重庆、自贡加工,横桁架以及附属在贵阳、自贡加工,最大限度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通过优化工艺方案,从原来的“3+1”拼装变为四节段连续拼装,使每轮生产时间由开始的12天减少到9天,吊装作业坚持以每天2段的速度均衡推进,保质保量保工期完成了全桥吊装任务。智能管控 高效协同通过使用智能制造信息库,实现对原材料库存实时状况、采购计划和生产需求的精准把控,以及各个环节的紧密协同,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为大桥的顺利建造筑牢了坚实基础 。智能下料 质量保证采用了由预处理生产线、数控切割机、智能套料软件、BIM及信息系统以及网络共同构成的板材智能下料系统,实现了板材从原材料到成品部件的自动化生产流程,生产出的高质量部件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加工和配装环节,有力保障了整个桥梁制造过程的品质 。虚拟预拼 精度飞跃在钢桁梁的制造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钢桁...
-
点击次数:
64
2025
-
09
-
27
9月26日,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研制的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中铁1399号)在郑州成功下线。不仅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装备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还意味着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接收井施工将迎来“智能利器”,为工程高效推进、安全建设注入全新动能。作为当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启明号”整机具备超大断面、超深水下开挖能力,开挖直径达24米,最大开挖深度达150米。设备创新采用双臂结构,集成开挖、出渣、导向等功能于一体,搭载了姿态调整、沉降控制等多项创新技术,具备地质适应性强、导向姿态控制精度高、地层感知识别准等特性。依托这些先进技术,“启明号”能在软土、卵石、软岩、硬岩频变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有人值守、无人操作”高效掘进,显著提升了竖井施工的自动化水平,更成功破解了竖井掘进机水下作业“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准、控不住”的技术难题,有效消除了人员在竖井开挖高危作业环境下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升竖井施工的效率、质量与安全性。传统盾构始发接收井,多采用地下连续墙做围护,人工配合机械开挖,随挖进行支撑,开挖后进行结构施工,存在工期长、投资高、安全风险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诸多问题。相较于传统竖井施工,“启明号”通过机械自主开挖,同步装配结构,实现深井作业“井下无人化,井上少人化”,大幅缩短工程建设周期,降低施工风险,为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竖井施工提供有力支撑。此次 “启明号” 竖井掘进机顺利下线,标志着我国高端隧道装备取得又一重大成果。该设备不仅将极大提升盾构工作井、通风井的施工效率与安全保障能力,更将为我国重大隧道工程施工注入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化转型升级。
-
点击次数:
173
2025
-
09
-
10
9月9日,中铁山桥和中铁宝桥参建的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这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三位一体的过江通道正式投入使用。今后,从常州到泰州通行时间,由1小时2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20分钟左右。两项世界第一和四项世界首创常泰长江大桥由一座跨主航道的主跨1208米钢桁梁斜拉桥、两座跨专用航道的主跨388米钢桁梁拱桥和一座3×124米的非通航孔钢桁梁桥组成。两项世界第一:创下了最大跨度斜拉桥、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拱桥的世界纪录。四项世界首创:实现了减冲刷减自重台阶型沉井基础、“钢—混”混合结构空间钻石型桥塔、钢箱—核芯混凝土组合索塔锚固结构、温度自适应塔梁纵向约束体系四项世界首创设计。中铁山桥负责大桥(跨江段)主体工程钢桁梁、钢塔制造项目最大标段CT-A6标段,包含主航道桥常州侧Z0-Z86共计44个整体节段,录安洲专用航道桥、录安洲非通航孔桥的钢桁梁、附属钢构件及主塔防撞设施;中铁宝桥负责主航道桥南北钢塔、主航道桥跨中以北钢桁梁(含合龙段)、天星洲专用航道桥钢桁梁及附属结构。合计用钢量约27.2万吨。“五线一系统”引领钢桥制造新模式常泰长江大桥承载着巨大荷载与跨度,其下层桥面采用宽幅非对称结构,以此实现公铁同层功能。鉴于大桥跨度大、荷载能力要求高,主航道桥的上、下层桥面均采用U肋正交异性桥面板,这种桥面板的制造精度要求极高,每一个细节都需精益求精,才能确保桥梁稳固与安全。为保障大桥建设质量与效率,公司构建了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组焊生产线、钢桁梁杆件智能制造生产线、智能总拼生产线、智能涂装生产线、车间制造执行智能管控系统的“五线一系统”钢桥制造新模式,全面提升了钢桁梁制造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水平,推动我国桥梁制造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钢桁梁制造产业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技术突破实现毫米级精度控制在制造过程中,项目团...
-
点击次数:
163
2025
-
08
-
29
近日,由中铁装备联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江汉水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水电八局共同研制的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江汉领航号”,在湖北省宜昌市顺利始发。该设备专为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1标输水隧洞量身定制,独头掘进距离创国内超大直径TBM之最。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工程,工程输水总干线采用有压单洞自流输水,沿线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工程具有大埋深、长线路、大洞径等技术特点和高地应力、高水压、高岩石强度以及断层多等地质难点。本次始发掘进的“江汉领航号”TBM,开挖直径11.93米,整机长约180米,总重约3000吨,采用洞内组装,顺坡掘进,逆坡排水,掘进总长度约18.35公里,为全线掘进距离最长输水隧洞。截至目前,中铁装备为引江补汉工程提供的6台TBM,其中4台已成功始发,掘进总里程突破5000米大关。“江汉先锋号”是引江补汉工程下线的首台硬岩掘进机,也是目前国内引水隧洞项目中使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开挖直径12.23米,整机长度约160米,重约2800吨。设备集成了综合地质预报系统、刀具磨损及状态监测系统、护盾卡机预警及评估系统、盾体润滑系统等监测预警预报系统,能够有效应对沿线复杂地质难题。同时,创新性地搭载了同步推拼技术。“江汉开拓号”开挖直径12.23米,同为国内目前水利工程应用的最大直径单护盾硬岩掘进机,也是引江补汉工程穿越最大断面、最长软岩变形段硬岩掘进机。该设备设计最小转弯半径800米,适应最大坡度±10%,可以完成隧洞开挖、出渣、支护、导向、材料运输等全套作业。设备采用盾体偏心、刀盘扩挖、双速减速机及盾体减磨设计,增加护盾卡机预警和评估系统,最大程度降低潜在施工风险。同时,研发应用了测量免搬站功能以及智能辅助掘进、数字钻机、超前探测系统等多项智能化技术,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服务。“江汉平安号”作为目前国内引水隧道项目中使用的最大直径...
-
点击次数:
321
2025
-
07
-
25
7月24日,由中铁工业、四川水发集团、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主办,中铁城投、中铁六院协办,成都市新津区人民政府、中铁智能装备承办的中国中铁携手四川省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首台盾构机下线活动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董里,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许兴国,中国中铁党委委员、副总裁马江黔,成都市新津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胡建平,中铁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威,四川水发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向仕春,中铁六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光建,以及来自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中央驻川企业、属地企业及中国中铁相关单位代表共同见证了此次仪式的成功举行。董里在致辞中指出,“川山甲1号”盾构机的下线是四川水利事业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四川水发集团与中铁工业携手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成功将央企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与地方资源禀赋、产业需求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盾构机等国之重器的研发制造。希望双方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化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联合科研院所攻克极端地质条件下施工技术难题,打造全国领先的川造高端装备品牌,形成从研发设计到运维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四川省新型工业化贡献力量。马江黔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中铁始终将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作为根本遵循,把加强与成都的合作作为长期坚定的企业战略,双方深入合作历久弥新,共同见证了成都从区域交通枢纽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蝶变。此次活动标志着中国中铁在成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了从“布局”到“产出”的关键跨越,助力成都加快推动延链补链强链,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能力。中国中铁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装备、品牌等优势,不断为现代化新成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努力在服务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中展现新担当,以实际行动参与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能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