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大小:
A
A
A
公司动态
联系 CONTANT 联系我们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日期: 2020-05-27
浏览次数: 285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深圳地铁14号线的建设工地上,中铁工服设计研究院深圳地铁皮带机及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技术团队又开始了他们一天充实而忙碌的工作。这个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9岁,却用年轻的臂膀挑起了深圳地铁14号线7工区盾构渣土环保处理技术管理的重担。目前,以他们为主体设计研发的国内首套盾构施工渣土环保处理系统1.0版,已在中铁三局桥隧公司承建的深圳地铁14号线7工区成功投入使用并初见成效,让渣土秒变成宝,不但保护了环境,实现了渣土回收再利用,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绿色施工、城市基建增添新“法宝”。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 团队合影


当前,处理盾构掘进产生的渣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直接外运,不但成本高昂,还会遗洒于道路,产生扬尘,污染极大。同时,渣土含有的大量可再利用的沙石泥土、水、膨润土及泡沫等当弃渣处理,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该技术团队经过多次科研攻关,终于研发出皮带机及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将渣土分级脱水分离和干化,实现无机原料、水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点石成金。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 筛分旋流一体机

开垦渣土绿色处理这块处女地,困难不言而喻。说起中铁工服渣土环保处理系统研制,就不能不提两个人,他们就是项目渣土处理系统第一负责人刁鹏,连续出渣皮带机第一负责人陈洪财。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会议讨论


项目从设计制造到调试使用,工期20个月,从成都到深圳,要奔袭千里客场作战,工期紧,担子重,从项目立项起,中铁工服设计研究院办公楼上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陈洪常常加班到凌晨三点,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勉强睡几个小时后继续工作。项目推进不到三个月,他就瘦了整整12斤。


功夫不负有心人,设计工作提前完成,他们顾不上休息,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驻厂监造、现场组装调试中。“老婆,我真的对不起你和女儿!”驻守工区2个月的刁鹏,每每看到视频中辛苦的妻子和才满月的女儿,总是眼眶湿润,心怀愧疚。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渣土分离系统分离粗砂


处理盾构掘进产生的渣土关键是如何高效集约地分离利用渣土,这个难题困扰了技术团队许久。经过多个不眠之夜,刁鹏创造性地提出用振动清洗和絮凝压滤的方式点石成金:将渣土分级过滤成建材砂石和泥浆。泥浆加入“卤水”絮凝剂,经过压滤机分离成清澈见底的循环水和干化泥饼。团队都戏称这一绝招为“卤水点豆腐”。


但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何将渣土高效环保地输送至渣土分离系统呢?陈洪经过仔细分析,提出利用皮带机系统将刚掘出的渣土,从隧道深处运输至地面渣土分离系统的进料斗,最后分离的粗砂细沙,通过拉升皮带机输送至卡车运输。全程没有任何遗洒,保证了工区施工的文明整洁。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皮带机系统部件


要成大事,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方能克服困难。两位项目负责人,刁鹏性格开朗活泼,陈洪财思维缜密,一动一静,优势互补。此外,他们还请来了“金牛工匠”、中铁工服陈文菊做电气系统负责人。


2019年,为了保证皮带机控制系统稳定可靠,陈文菊放弃了难得的国庆假期,坚守科研岗位,终于突破了皮带机系统控制的难点。2月13日,陈文菊在疫情最为肆虐的时刻,安顿好8岁的女儿,克服出行困难,奔赴深圳地铁项目现场,和团队成员一起调试皮带机控制系统,用32天的坚守与勇敢,书写出了工业女性的巾帼传奇。


团队成员任阳一直坚守岗位,直到结婚前夜,交接好工作后,才匆忙赶回家完成婚礼。刚毕业的张仁川和赵强,对长达2个月的高强度工作毫无怨言。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洗砂机


“对于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 陈洪经常用这句话勉励大家。在调试渣土分离系统的攻关时刻,泥浆分离过滤后压出的泥饼一捏就碎,分离水有些浑浊。虽然只是一个细枝末节的问题,但还是引起了刁鹏和任阳两位工程师的注意。他们立刻召集大家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办法,并爬上设备逐一排查了近一周时间。最终,在排查到固液分离模块时,新员工邓涛发现压滤机的滤布存在些许破漏,导致过滤时压力不均,泥饼含水量过大,一捏就碎。“找准病根”后,大家立刻对症下药,重新换上完整无破损的滤布。当重新压出的泥饼干燥结实,滤除的水清澈见底时,大家兴奋地欢呼雀跃起来。


【大干100天】国内首套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系统成功投用

 成功压出泥饼


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工业人,用年轻的臂膀挑起了14号线7工区盾构渣土环保处理的大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转变”指示精神,生动诠释了“勇于跨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







关闭窗口】【打印
  • 推荐阅读 More
  • 点击次数: 17
    2025 - 04 - 16
    4月16日,伴随着刀盘缓缓转动,中铁装备研制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帕蒂加朗号”在郑州国家TBM产业化中心顺利下线。该设备将应用于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项目建设,开挖直径达15.7米,再度刷新中国出口海外盾构机开挖直径新纪录。项目概况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项目位于悉尼市,其隧道设计为双洞双向公路隧道,是西区海底隧道和海滩连接线项目(WHTBL)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之一。该隧道最大埋深位于海平面下52米,最小转弯半径为960米,整体呈“S”型蜿蜒前行,穿越地层复杂多样,涵盖砂岩、粉砂、粉砂与粉质黏土层,单轴抗压强度最高可达30兆帕,局部甚至高达80兆帕。设备介绍针对项目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客户需求,中铁装备精心打造了“帕蒂加朗号”盾构机,该设备整机长度约113米(不含尾部拖动平台),集成多项智能化技术。1.搭载了刀盘刀具检测与泥饼处理机器人、盾构刀具更换机器人等。盾构刀具更换机器人可实现盾构机无人化高精度自动换刀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换刀提高5-8倍,同时可有效规避传统人工换刀中的高危作业风险。2.配置了滚刀在线实时磨损监测、注浆率检测装置等检测系统,可有效解决复杂地层中的掘进和沉降控制难题,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及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该设备的刀盘涂装设计融入了澳洲原住民的图腾文化,以“帕蒂加朗”为核心符号。“帕蒂加朗”是18世纪澳洲女性原住民,其在对外沟通交流,传播澳洲原住民文化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设计团队将澳洲原住民图腾文化融入到了盾构机刀盘涂鸦设计中,实现了“硬科技 + 软文化”的结合,成为中澳文化交流的一个生动范例。据悉,澳大利亚西部港湾隧道(Western Harbour Tunnel)预计于2028年通车,通车后将大幅缩短当地居民的出行时间。“帕蒂加朗号”盾构机,是中铁工业自2020年澳大利亚Snowy Hydro 2.0项目后,再次为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中国方案”。近年来,中铁工业在“走...
  • 点击次数: 82
    2025 - 03 - 18
    3月17日,从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现场传来喜讯,由中铁装备与中铁隧道局联合打造的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中铁1398号)”,成功掘进突破5000米大关,距离江心仅剩660米,标志着隧道建设正式迈入全面高速智能掘进新阶段。作为沪渝蓉高铁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是目前世界独头掘进距离最长(11.325千米)、盾构直径最大(15.4米)、过江设计时速最高(350公里/小时)、长江水下最深(89米)的高铁隧道工程。隧道全长14.25千米,其中盾构段长13.2千米,由“领航号”盾构机(总长约148米,总重约4000吨)承担主要掘进任务。面对生态环境敏感、地层复杂多变等施工难题,“领航号”盾构机凭借中铁装备为其量身打造的智能化成套技术,取得单月掘进纪录高达718米,平均月掘进达到600米的优异成绩。这套盾构机智能化成套技术集成五大核心子系统快来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核心一:ATO盾构自主掘进系统融合自动控制技术与动态决策优化技术,成功实现盾构机自主掘进与精准自动纠偏,以及泥水环流系统的全自动化运行。在确保掘进安全可靠的同时,开创了“有人监护,无人操作”的掘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施工自动化水平和作业效率,引领盾构施工技术迈向新高度。核心二:管片自动吊运系统集管片智能识别、吊具防摇控制、人员安全预警等前沿技术于一体,实现了从管片精准识别抓取,再到全自动化运输的一站式智能管理。该系统不仅极大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将作业效率推向新的水平。施工效率提升了20%以上,实现累计完成10500块零误差作业,以世界领先水平诠释“科技解放生产力”。核心三:管片自动输送系统专为提升管片运输工序效率与安全而生,助力盾构智慧施工加速前行,实现管片转运全自动化升级。该系统深度融合智能管片识别技术、人机交互技术及安全监测技术等,全面推动管片输送作业向更安全、更自动化的新境界迈进,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新步...
  • 点击次数: 60
    2025 - 03 - 15
    近日,中铁装备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系列隧道专用设备批量下线标志着公司形成了国内先进的钻爆法隧道施工关键工序新能源产品配套体系设计研发团队以创新驱动突破技术壁垒攻克了新能源三电系统在复杂施工场景中的应用难题设备核心亮点01绿色化施工零排放、零污染,解决隧道内与人争氧的难题。单台设备每年可节约能耗费用10-20万元,减排CO₂约10-30吨。02智慧能源管理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具备“直流+交流”双充电模式,支持边作业边补能,有效缓解续航焦虑。03智能热管理智能热管理控制,可实现系统自动加热和冷却,增强设备复杂或极端工况的适应性。04动态能效优化散热系统自适应调节,实时监控并评估散热需求,动态调节散热功率,整体能耗利用率提升10%以上。05多场景作业模式设备支持动力电池应急作业,适应边坡支护、洞外作业等特殊场景,显著降低工程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中铁工业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 聚焦“智能+绿色”隧道建造技术迭代升级在隧道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装备制造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 点击次数: 46
    2025 - 03 - 03
    2月25日,随着最后一项技术指标验收合格,由河南省水利二局集团和中铁装备联合研制的“水投6号”(中铁1483号)土压平衡盾构机顺利通过验收下线,设备将应用于河南省汝阳前坪水库灌区工程,这是中铁盾构又一次服务水利项目的生动实践。项目概况河南省前坪水库灌区工程项目,为河南省“十四五”期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覆盖2市5县的现代化灌溉体系,年均可引前坪水库水量1.55亿立方米,可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0.8万亩,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乡镇供水保障程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设备介绍“水投6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开挖直径4.97米,整机长约153米,掘进区间总长约5.5公里,穿越地质复杂,主要为泥岩夹砾岩、泥灰岩、砂岩与泥岩互层等。针对以上地质特点,中铁装备运用多项创新技术,包括硬岩地层复合刀盘、刀具磨损检测、超大推力和扭矩储备、集成式自动保压人舱、后配套设备集成及管线美观化人性化布置等,使盾构机具备了超强的地质适应性能,有效解决了破岩、结泥饼、狭小空间、高水压、地表沉降等多项难题。此次下线标志着国产高端装备及创新技术应用的又一次重要突破,为国产隧道掘进机在长距离、大埋深引调水工程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案例,将为我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和示范。
  • 点击次数: 67
    2025 - 03 - 03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2024年国家级5G工厂名录,来自中铁工业的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5G工厂、中铁装备基于数据要素赋能的盾构机5G工厂成功入选。何为5G工厂?5G工厂是指将以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厂生产现场,形成生产单元广泛连接、信息(IT)运营(OT)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充分利用、创新应用高效赋能的先进工厂。5G工厂长什么样?“5G+”让一切皆美好中铁宝桥扬州公司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锻造新质生产力,先后建成钢桥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信息化控制中心,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等称号。▲智能数据分析平台01.“5G+”让管理更科学运用以太网、5G、WIFI等工具,搭建超融合云平台,以实时生产数据自动采集为基础,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02.“5G+”让工艺更优化引进智能孔群检测设备,开发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智能拼接板检测系统,切实提升零件检验水平。搭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升产品二维和三维设计质量,优化生产工艺。03.“5G+”让生产更高效基于5G技术,建设跨平台的生产设备拓扑监控设计平台,实现制造单元设备在线实时监控,推动不同生产车间设备状态的分类管理。应用室内定位、视觉导航等技术,定制开发AGV自动叉车,优化厂内物流,极大提高生产效率。04.“5G+”让产业更智能智能制造及5G技术的应用,打通了公司全流程业务链条,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过程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公司板单元和桁梁杆件自动化焊接率均提升至90%以上。加“数”提升 领跑未来中铁装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战略,深耕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先后建成盾构机5G智能工厂、透明工厂综合管控平台,获评"中国质量奖""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称号...
联系我们
电话:010-83777899

传真:010-83777728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西路10号院5号楼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2018 - 2021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